防治病害將用上納米銀,高維C新品種已問世,4種漢產新品種獼猴桃今年將上市……日前,長江日報記者實地探訪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在獼猴桃科研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百噸冷庫保存獼猴桃“火種”和鮮果
豐產的黃心獼猴桃果園
日前,記者來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只見室外科研基地的獼猴桃枝葉盡脫,每根藤蔓上都掛著品種標簽。
該園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學科組組長、研究員鐘彩虹告訴記者,細菌性潰瘍病和真菌性果實軟腐病,是獼猴桃最易發(fā)生的兩種病害。該學科組科研團隊經過研究發(fā)現,用納米銀噴劑防治這兩種病害效果顯著,且對果實無殘留。相關論文近期已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發(fā)表。
▲我國豐富的野生獼猴桃資源
各種形狀的獼猴桃果實。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供圖
鐘彩虹帶領記者來到科研大樓負一層保存獼猴桃種質資源和鮮果的冷庫。只見每個房間的貨架上,都用筐簍和塑料袋保存著各種獼猴桃鮮果。一進房間,頓感寒氣襲人。
鐘彩虹介紹,這座冷庫容量共有100噸,溫度恒定在1℃左右。其中,50噸容量用于保存從不同渠道收集而來,或人工選育栽培的各類獼猴桃果實、種子、枝條等種質資源。它們都是我國獼猴桃種業(yè)科研的“火種”,必須妥善保存。
▲鐘彩虹講解獼猴桃種質資源和鮮果保存。
另外50噸容量,用于保存獼猴桃不同品種、品系的鮮果,現在保存有十幾個品種的果實。包括已經進入商業(yè)開發(fā)的品種和雖未進入商業(yè)開發(fā)、但已獲得國家品種權證,或省級良種證的品種。保存在冷庫,主要用來研究不同品種采收后的果實變化特性,以及保鮮技術。
▲鐘彩虹在查看獼猴桃果實的情況。
“不同品種的獼猴桃,成熟期不一致,保鮮時間和技術也不一樣。”鐘彩虹說,通過研究,可以獲取準確數據,指導生產企業(yè)掌握果實采收的最佳時機。
獼猴桃果肉有10余種顏色
主要由四種物質決定
獼猴桃果肉的顏色五彩繽紛。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供圖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自1978年開始成立團隊,致力于獼猴桃科研,迄今已經44年。截至目前,經過三代科研人的努力,已研究出44個獼猴桃新品種,其中19個品種已拿到國家品種權證書,或國家及湖北省審定的良種證書。
該院選育的獼猴桃新品種,按照成熟期、果肉顏色、口感、開花的顏色等等,分為不同的系列。比如,按照果肉的顏色,可分為綠肉、黃肉、紅心等不同系列。
鐘彩虹指著墻上掛著的一幅獼猴桃果實橫截面圖片說:“獼猴桃果肉的顏色十分豐富,有10余種。顏色最鮮艷的,當數麻辣味的橙紅色品種?!?/p>
▲紅心獼猴桃果園
記者問:“這些顏色是天然形成的,還是后天培育的?”
她回答說,都是天然形成的。獼猴桃果實中含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葉黃素和花青素等多種物質,果肉的顏色,就是由它們決定的。
獼猴桃果實采摘后要存放一段時間,轉化變軟后才能吃,這個過程叫后熟;果實風味也由采收時的重酸味,變?yōu)樗崽疬m宜或口感很甜。綠肉獼猴桃在后熟過程中,葉綠素不降解或降解較少,因此呈現不同程度的綠色;黃肉獼猴桃在后熟過程中,葉綠素會不斷降解,至最后幾乎全部消失,而呈現葉黃素或類胡蘿卜素,因此果肉為黃色;紅肉獼猴桃果實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含量越高,果肉越紅。
4種漢產獼猴桃新品種今年上市
▲獼猴桃幼苗
該園研發(fā)的獼猴桃新品種,曾被湖北省周邊眾多省份搶著種植,故一度有“墻內開花墻外香”的說法。如今,這一局面已被打破。
從2018年開始,湖北省大力發(fā)展獼猴桃產業(yè),截至目前,全省獼猴桃規(guī)?;N植面積累計已達18萬余畝。
▲果實像櫻桃番茄大小白毛獼猴桃
該園研發(fā)的優(yōu)質新品種東紅、金艷、金梅,已經在武漢種植。東紅為紅心黃肉品種,果實中心位置紅艷如旭日,2019年曾在德國柏林國際果蔬展上獲品種創(chuàng)新金獎。金艷為黃心黃肉品種,也是一個貨架期較長的優(yōu)質品種。這兩種獼猴桃既好看,又好吃,還耐貯藏。金梅是金艷的雜交后代,也是黃心黃肉品種,不僅具備“母親”金艷的優(yōu)點,而且在武漢地區(qū)成熟期提前近一個月。
▲東紅獼猴桃
2020年,東紅、金艷、金梅在黃陂區(qū)木蘭鄉(xiāng)獼猴桃基地種植了200畝,去年首次掛果。國慶節(jié)期間以“木蘭湖金果”的品牌在武商超市上市銷售,很受市民歡迎。
2021年在江夏區(qū)法泗鎮(zhèn)基地種植的100畝獼猴桃,今年也將首次掛果。該基地共有3個新品種:東紅、金艷及可連皮食用的軟棗獼猴桃。
▲金梅獼猴桃。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供圖
鐘彩虹透露,未來幾年,該園還有一些“尖板眼”品種將陸續(xù)推廣種植。比如,采摘期長達兩個月的新品種,可從10月下旬一直采摘到12月下旬,很適合發(fā)展觀光采摘;“高維C”品種,每100克鮮果肉中含維生素C 800—900毫克,其果皮上有白色的或灰白色茸毛,很好辨識。
此外,還有個頭只有櫻桃番茄大小的山梨獼猴桃,口感特甜,而含糖量卻不高。預計2025年開始推廣種植。

評論